实际发表时间:2018-05-25
出于偶然,我写下了这些文字。由于一些原因,我比较浮躁,而写这些东西能让我静得下心来。这也是一把哲学的武器与防具,集合成理论后就能够变得锋利,变得坚固。它能够帮助我经受住生活上的挑战。知行论只是其中之一。它源于我的生活,我读过的书,我的思考。
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件事物时,我们通常会用我们的感官来感知它,比如用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音、手去摸它感受它的质感等等。我们会认为,通过这些感官的作用,我们能够感知到这个事物的存在和特征。
但是,我们的感官只能感受到一部分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可能受到感官自身的限制和影响,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我们感知到的是否是事物的真正本质。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存在一种不同于我们的感官系统的感官系统,那么它感知到的事物可能会与我们的感知大相径庭。
另外,我们的思维也会受到我们的经验、背景、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可能是以我们自己的角度为出发点的,并不一定是事物本质的思考。即便我们认为自己的思考已经很深入,但实际上它也只是基于我们对事物的感官经验和个人偏好的理解和加工。
最后,我们所接触到的知识也是源于他人的思维和传授,所以我们所了解的事物可能也只是从一些特定的角度去理解它们,而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真正本质。
上面段话讨论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的局限性。它指出我们的感知和思考是基于我们的感官和经验的,而这些都是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教育的影响的。因此,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无法准确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理。这就是“知”的局限性,也就是我们无法通过感知和思考来完全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理。